股市述评 | 慢牛有度

Connor 欧意官方网站 2025-11-03 1 0

本周A股走出了一段“冲关—回撤—整固”的行情:沪指在周中盘中再度站上4000点这10年未见的整数关口,随即在后半周伴随情绪与量能的降温而回落,周五收于3954.79点,月度仍录得上涨,但日内与周内波动明显。市场的关键信息不止于“是否过关”,而在于“过关之后如何站稳”。指数层面,冲关时的兴奋与回撤时的谨慎在同一周内快速切换,凸显当下资金对估值与政策、产业景气与基本面修复节奏的再平衡。值得注意的是,量能在冲关当日并未出现持续放大,随后缩量震荡,显示“冲击整数位后换手不足”的客观约束仍在。周内的冲高回落与风格切换交错出现,本质上是对估值、盈利、政策、流动性这些因素的一次再定价。就月度维度看,沪指10月累计上涨仍为正,体现政策与预期层面的托底,而“慢牛有度”的味道更浓。

结构上,本周最鲜明的特征是“硬科技先扬后抑、权重与高股息担当稳定器”,而部分高弹性题材在冲关后出现了较快的获利了结。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与金融管理部门的密集表态,让“新质生产力—现代化产业体系—资本市场功能提升”的主线逻辑被资金再度强化,半导体、算力、先进制造、新能源产业链在周初一度领涨,但随着指数冲关后量能不继,部分前期强势细分板块出现降温,交易风格转向有业绩支撑和景气相对确定的主线与二线白马和红利资产,市场从“普涨预期”回到“择优博弈”。这既体现出资金对中长期赛道的认可,也提醒我们在短线波动与中线确定性之间保持比重上的克制:以产业趋势与盈利节奏为锚,以仓位管理对冲战术层面的回撤。

政策面是理解本周节奏的钥匙。10月27日举行的金融街论坛年会上,监管层明确提出以投融资综合改革牵引“十五五”时期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强调畅通直接融资功能、优化互联互通机制、提升企业境外上市备案质效,并释放推进创业板改革等方向信号;与此同时,央行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报告中重申“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在既有降准降息与结构性工具基础上,指向稳信用、稳预期与稳增长的综合施策框架。政策的“组合拳”并非单点刺激,而是围绕“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性托举:以改革提升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以跨周期的货币与财政协同稳定宏观预期。由此可见,指数的每一次上冲和回踩,并不是消息面的随机冲击,而是在政策与基本面框架内的修正。对投资者而言,应更多在政策坐标中审视行业景气的延续性与估值的性价比,而非以短波段为主要决策依据。

如果把本周的4000点视作一次“山脊体验”,那么投资就像登山:上坡时心跳加速,下坡时步伐打散,真正决定能否抵达目标的不是某一脚的力度,而是整段路的节奏与补给。很多人在冲顶的一刻情绪最满,但往往忽略了山脊之后还有乱石与暗沟。市场亦然:整数关口不是终点,却常常放大短期的集体情绪;比过关更重要的,是在过关后守住仓位结构与风险底线,守住“为什么买、凭什么拿、何时该减”的投资纪律。人生的路径也会出现这样的“山脊”:当一个阶段性目标刚刚跨过,人最容易在掌声与惰性之间迷失。此时若能在峰回路转处收束情绪、回看地图、校准方向,许多后续的风险其实已经化解一半。投资与人生相通,不以一时得失为荣,不以一段波折为累,懂得以“度”制衡,以“守”为攻,才能在看似平淡的节奏里,托举长期的复利与心性的成长。

展望11月,市场短线大概率仍围绕4000点反复震荡:基本面端,三季报披露完成后,盈利修复的节奏在不同板块间将更清晰地分层;政策端,金融管理部门在资本市场改革与直接融资功能上的施工图有望进一步细化,叠加货币与财政政策的协同,宏观流动性环境整体中性偏宽;外部端,全球利率中枢下移的讨论仍在进行,新兴市场资产的相对吸引力具备支撑,但地缘与贸易摩擦的不确定性仍需纳入风险预算。因此,操作层面,建议用月度与季度的周期观察行业景气与估值消化,用周度与日度的战术节奏管理波动与仓位;要坚持“以研判定仓位、以纪律控风险”的原则,指数反复时,把换手与回撤当作优化组合的窗口,而非情绪化交易的触发器;要把确定性收益与弹性收益分档管理,不追求一次性到位,而是允许在区间内滚动获取超额。就像本周的剧本,冲关并不等于一路通达,但行稳致远的力量,正在于每一次回撤里对下一次上行的预备。

山西经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荣

评论